服务热线:
0519-82532542
产品目录/ PRODUCT MENU
技术支持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恒温振荡器在细菌培养和发酵实验中的使用方法

恒温振荡器在细菌培养和发酵实验中的使用方法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9:44:11来源:浏览:0次

  恒温振荡器凭借精准控温、可控振荡频率的特性,为细菌生长提供稳定的有氧环境,广泛应用于菌种活化、扩大培养及发酵代谢产物制备等场景。掌握其规范使用方法是保障实验数据准确性与重复性的关键,以下从实验全流程展开详细说明。

  实验前准备是确保恒温振荡器稳定运行的基础。首先需进行设备检查:确认电源线连接牢固,接地良好;打开设备舱门,检查振荡托盘固定螺丝是否松动,硅胶垫或夹具是否完好,避免实验过程中培养容器倾倒。随后进行耗材适配:根据实验需求选择三角烧瓶、血清瓶等容器,液体装量不宜超过容器容积的1/3,防止振荡时液体溢出,同时确保容器密封严密,避免污染或液体挥发。环境准备同样重要,设备需放置在通风干燥、无阳光直射的实验室区域,周围预留10-15cm散热空间,避免因环境温度过高影响控温精度。

  操作流程需严格遵循“设置-装载-运行-监控”的逻辑执行。开机后,通过控制面板设定核心参数:温度方面,细菌培养通常设置30-37℃(如大肠杆菌37℃、乳酸菌30℃),发酵实验需根据菌株代谢特性微调,控温精度需保持在±0.5℃;振荡频率一般选择120-220r/min,液体黏度较高时可适当降低频率,避免容器损坏;振荡方式优先选择往复式或回旋式,需与培养目的匹配(如回旋式更利于营养物质均匀分布)。参数设定后,空载运行5-10分钟,确认温度稳定、振荡平稳后再装载样品。装载时需将培养容器均匀分布在托盘上,重量对称放置,防止振荡失衡导致设备故障,同时避免容器与舱壁或其他容器碰撞。

  参数优化是提升实验效果的核心环节。细菌培养阶段,需根据菌株类型调整参数:好氧菌需提高振荡频率(180-220r/min),保证充足溶氧量;厌氧菌则需在密封容器内添加厌氧袋,振荡频率可降至120-150r/min。发酵实验中,需动态监控参数:随着细菌增殖,代谢产热增加,可适当下调设定温度0.5-1℃;当发酵液黏度上升时,逐步降低振荡频率,避免细胞破裂。此外,培养时间需结合实验目的设定,菌种活化一般为8-12小时,扩大培养为12-24小时,发酵实验则需根据代谢产物积累规律确定终点。

  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与维护不可忽视。运行期间,禁止打开舱门,如需取样需先暂停设备,待振荡完全停止后操作,防止液体飞溅造成烫伤或污染。定期清洁设备:实验结束后,用酒精擦拭舱内托盘与舱壁,去除残留培养基,避免细菌滋生;每月检查振荡电机润滑油位,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校准,确保控温与振荡精度。若设备出现异常(如温度波动过大、振荡异响),应立即停机,联系专业人员维修,切勿自行拆卸。

江苏金怡仪器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  备案号:苏ICP备08015730号-5   苏公网安备32048202001031

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    管理登录    网站地图

联系电话:
13961201598

微信服务号